貸款文章

你的財務狀況健康嗎?2成國人拿不出10萬元

你的財務狀況健康嗎?2成國人拿不出10萬元

台灣金融研訓院公布《2020台灣金融生活調查》,其中呈現三大「錯置現象」,調查結果或許令人意外:

  1.  民眾在儲蓄和借貸存在兩個極端的現象。有三成的人有儲蓄、另外三成的人則沒有任何儲蓄。
  2.  台灣保險滲透率世界第一。但高達25%人民沒有額外的私人保險,保障型保單要得到市場廣泛接受還有待加強。
  3.  將近五成家庭財務有潛在風險。大約三成的民眾對於金融風險抵抗力低或極低。

《2020台灣金融生活調查》是經過台澎金馬22個縣市中的22,061成功受訪者調查。在此調查過程中,多數人擔心接到詐騙電話,因此拒訪的人數高,所以實際成功率僅5%。

銀行財管建議 近七成有錢的民眾不理

從《2020台灣金融生活調查》中顯示,有錢的民眾近七成表示「從不考慮尋求銀行財管建議」。而有12.3%財務危機的民眾不願選擇金融機構借貸。

國內確實有相當規模的高資產客群,已具備發展財富管理之利基,然而,這些高資產客群在面對財務決策時,仍出現以下情況:

  1. 僅約25%受訪者在遇到財務決策疑慮時,會尋求金融人員的專業建議
  2.  21.3%寧可參考廣告或由家人推薦
  3.  67.2%從不考慮向銀行尋求財管建議,「覺得都會推銷!」

金融研訓院指出,希望金融機構可藉此份調查,開發潛在客群或多元普惠的金融商品。因從電訪中發現對受訪者普遍認為,銀行沒有同理心,因此缺乏信賴的關係建立。

金融研訓院長黃崇哲院長指出,調查方法參考澳洲金融風險抵抗力研究和G20成人金融素養報告等。運用電訪蒐集全民在金融風險抵抗力、金融行為、經濟脆弱性等各面向的表現,台灣民眾的「金融素養」差距最大,遠低於澳洲的水準。

「金融素養」是金融知識和行為,對金融商品 / 服務的掌握和使用情形,包括:
1. 瞭解金融商品和服務
2. 使用金融商品和服務自信
3. 尋求財務建議
4. 自身財務管理

兩成民眾拿不出10萬元,對金融服務也完全不了解

此外,有三成六的民眾「完全不了解」金融服務和商品。有將近一半的受訪者對金融商品和服務「完全沒自信」。面對財務緊急風險時,受訪民眾出現下列現象:
1. 19.5%(約兩成)無法在一周內籌到10萬元
2. 7.1%會向銀行貸款
3. 1%用信用卡動用現金融借
4. 31.7%會向家人、朋友或公司借款

黃崇哲提出依據報告顯示,針對我國的脆弱財務狀態,主要族群分6大群:
1. 30歲以下和60歲以上者
2. 新住民和原住民
3. 非典型就業或無業打零工者
4. 家庭收入偏低者
5. 租屋族和社宅居住者
6. 婚姻狀態不穩定者

以上這些族群都是政策制定上或金融業CSR應優先關懷的對象。

黃院長也提到,分布不同縣市的年輕人,他們所面臨的環境和個人的金融知識和行為表現大不相同。然而,30歲之前是提升金融風險抵抗力的黃金期。所以在年輕的時候,就要注入金融知識和教育,來提升財務生活品質。

金管會擬針對不同族群進行金融教育

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則指出,金融風險抵抗力四大面向較為不足的是「金融素養」。黃主委提出自110年起,金管會將廣邀17個部會對不同族群進行金融教育,更進一步深化我國的金融質量和包容性,同時號召金融從業退休人員進入講師行列。

黃主委提出,將獎勵金融翻轉教育和創新教具。期望逐步提升國人了解金融商品和服務的能力。黃院長建議設立「金融張老師」諮詢專線,提供客製化、具體性的建議和輔導。

本文引用來自:你的財務狀況健康嗎?2成國人拿不出10萬元

台灣金融研訓院公布《2020台灣金融生活調查》,其中呈現三大「錯置現象」,調查結果或許令人意外:
一、 民眾在儲蓄和借貸存在兩個極端的現象。有三成的人有儲蓄、另外三成的人則沒有任何儲蓄。
二、 台灣保險滲透率世界第一。但高達25%人民沒有額外的私人保險,保障型保單要得到市場廣泛接受還有待加強。
三、 將近五成家庭財務有潛在風險。大約三成的民眾對於金融風險抵抗力低或極低。